保鲜袋/保鲜膜/保鲜盒/保鲜箱
农业农村部印发《“十四五”全国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发展规划》
农产品产地市场是我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农产品流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快建立现代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推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十四五”全国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确定了发展目标
《规划》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布局合理、供需适配、组织高效、畅通便捷、安全绿色、保障有力的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初步形成覆盖农产品优势产区、衔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对接主要消费市场的农产品产地流通网络。
明确了主要任务
《规划》从“优化市场布局、补齐设施短板、提升运营效率、拓展服务功能”4个方面,加快推进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发展,提高农产品产地流通效率。
一是优化市场布局。明晰了国家级、区域性农产品产地市场和田头市场定义和功能,阐述了各类农产品产地市场的建设条件,对粮油类、果蔬类、畜产品类、水产品类、特色农产品类等5大类26个品类国家级农产品产地市场进行空间布局。
二是补齐设施短板。全面升级交易设施,创新市场交易方式,提升农产品产地交易效率。加快仓储设施建设,完善商品化处理设施,健全产地冷链物流体系,提高产品增值收益。强化市场公用工程建设,加强污染物综合处理,推进市场信息化建设,改善农产品产地市场经营环境。
三是提升运营效率。加快三级农产品产地市场联动发展,加强跨区域协同,实现产销融合互促。提升农产品产地流通服务水平,增强质量安全追溯能力,提升农产品供应链组织效率和安全水平。培育国际市场竞争优势,融入国际农产品物流渠道,提高国际贸易服务能力,拓展发展空间。
四是拓展服务功能。引导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促进产业融合集聚发展,打造乡村文化传承载体,实现产加销、农文旅协同发展。发展农产品产地流通新模式,建立全产业链服务新平台,提升农业品牌新价值。统筹推进农产品产地应急保供体系和机制建设,确保农产品稳定供应。
有力的保障措施
为加快推进我国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发展,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从以下3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一是加强支撑体系建设。从主体、技术、人才、信息、标准5个方面强化发展支撑,集聚创新要素。第一,提高农产品生产主体营销能力和经销商市场竞争力,注入发展活力。第二,加强产地流通技术研发推广,提升农产品产地市场发展质量。第三,建设产地流通人才队伍,促进农产品产地市场转型升级。第四,健全产地流通信息监测体系,增强信息服务能力。第五,完善农产品产地市场标准体系,提升产地流通标准化水平。
二是实施重点工程和重大行动。《规划》聚焦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发展,谋划实施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培育工程、农产品产地市场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农业品牌提升工程、“菜篮子”产品应急保供能力提升行动、农产品产地流通主体培育行动、农产品产地流通标准化提升行动等7项重大工程和重大行动。
三是采取系列保障措施。为确保规划目标实现、任务落实、工程落地,提出了一系列保障措施。在组织领导方面,加强协调配合,统一组织规划实施,协调解决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重大问题,确保目标实现。在政策支持方面,通过争取财政投入、加大金融支持和完善用地政策等措施,给予必要的引导和扶持。